科研服务无“小事”、点滴细节见精神

发布时间:2018-12-17   来源:科研处   浏览次数:1085  【字体:  

    十一月的武汉,黄叶把校园渲染成收获的色彩。湖北经济学院科研处也早早开始了2019年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的申报和审核。十九日,一件“小事”在科研处繁忙的日常中激起了涟漪:随着教育部的审核公示,我校李明磊老师的项目由于“未见纸质版材料”而未能通过教育部审核。在确定纸质版材料已经上交后,科研处穆娟老师立即电话联系教育部,通过连续数日的多次联系协调,教育部回复已寻回纸质版材料,事情得以圆满解决。
    一件“小事”,科研处收到了多方“点赞”。对于一年申报33个项目大类,528项项目的科研处来说,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每一份送来的材料;尊重每一位老师的劳动成果;认真对待每一位来科研处联系工作的教师、职工。更何况是诸如“未见纸质版材料”的形式问题。这是科研处职责所系,彰显着“想师者所想”的科研服务意识。
    科研是高校之根基,是大学的生存基础,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。透过科研可以促进学科教师的教学交流和公共知识财富的生产,反哺教学,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新的思路。科研服务社会经济发展,也是展现学术底蕴的一张名片。随着学校领导的重视,科研服务意识开始深入到每个教师的脑海中,并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,学中有研,以研促学的风气逐渐成为经院人的共识。如果说大美经院四季如画,离不开全校师生对美的呵护,那么学术热土百花齐放,则离不开科研服务意识的落实。体现在科研处为了随时帮助老师们申报项目或论文,即使假期也不得闲的时刻;体现在对五百多项项目一丝不苟,尊重每一位老师的科研成果,全程追踪解决问题的时刻;体现在组织和资助包括“藏龙讲坛”在内的各类学术活动,使全校师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学习最前沿的学术成果;体现在积极推动科研服务社会,将“走出去”和“引进来”齐头并进,以战略合作等形式,通过科研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。
    小小的科研处,堆叠着小山般的资料,这里却是汇聚着经院科研成果的海洋,从这里放眼望去,经院在建设高水平财经类大学的航线上扬帆远航。一直以来,学校坚持以理论研究为先导,应用研究为重点的科研理念,立足湖北,做湖北的经济学院。学校现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、省级科研平台3个、湖北省委改革智库2个。近5年,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3项、国家自科基金课题10项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27项,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项,44份研究报告得到省部级领导批示,一批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国家和地方政策法律、进入政府的规划和决策。2018年我校获国家社科基金科研立项共8项位列省属高校第3名、省部级科研立项47项、其中省社科基金立项11项,位列省属高校第2名,其他厅局级和横向科研项目立项110项。
    在这肥沃的学术热土之上,为了成功转化科研成果,科研处通过组织提交《领导参阅》、报送研究成果要报、发布白皮书、召开座谈会等,提升科研成果服务决策的效率,促使了成果转化过程中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的有效解决。
    有志者,事竟成。百年沧桑,经院的精神也在历史积淀中形成——厚德博学,经世济民。厚德博学为基:前有“经院英雄”勇救落水儿童,后有“最美辅导员”带领学生连续十年进农村;经世济民为本:前有建立湖北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心,后有积极推进省校合作,为湖北新型智库贡献经院力量。

  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。在理想面前,作为学术热土的守护者,科研工作的服务者,科研处从一点一滴做起,用一件“小事”温暖了这个凛冽秋日,也唤起了对经院明天更美好的期许。

打印本页】  【关闭窗口